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招生季 | 针灸推拿学院——培养国际化、外向型针推人才

更新时间:2024-04-03 14:05:09作者:自考教育网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学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教学特色明显。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优秀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外国留学生英语教学示范课程;上海模式全英语课程;上海支教老师;主编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上海市优秀教材;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作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每年都有教师赴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和医疗合作,接待国外学者和团体的参观交流。

招生季 | 针灸推拿学院——培养国际化、外向型针推人才

中医专业(“53”整合针灸推拿英语方向)

该专业是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入选国家一级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加强中医多学科视野的培养,整合五年制本科教育与临床医学研究生。前五年学习合格者,授予中医专业毕业证书本科,后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授予中医硕士学位。毕业生能胜任各级医疗机构的针灸推拿临床医疗工作;市级医疗机构对外交流和服务的针灸、推拿等临床学科;国内外医学院校、中医药研究机构、科学研究和诊疗机构;以及相关的医药行业和健康服务业。

专业培养目标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53”整合针灸推拿英语方向)遵循“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理论和实践能力,以广博的现代科学医学知识和创新思维为一翼,以深厚的中医文化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既突出了“重传承、重实践、重人文、重创新”的规律, 而且以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为起点,以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临床诊疗基本技能和针灸推拿医疗技能等课程,学习中西医基础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完整的中医理论思维和诊断技能,引导学生具备自主发现、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终身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能。

突出中医理论修养,通过学习中医经典文献,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经典著作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追根溯源,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逐步树立“中医治未病”等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理念,为中医药大众教育和宣传做出贡献。

与临床实践教学紧密联系,通过系统的临床实践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使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相得益彰,使学生掌握现代医学临床操作技术,独立承担中医常见病和部分疑难病的诊治。

办学

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文通识教育。通过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识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将全面教育与专业成长紧密结合。基于“因时而学,因时而变,融会贯通”的中医思维,突出“先医后人”的人才培养特色,让学生具备传统与现代并重的人文素养。具有针灸推拿特色的经典理论和技艺传承。开设中医经典书籍课程组,以中医临床经典介绍和针灸推拿书籍精选为主,邀请国内外著名中医人士举办学术讲座和报告会,让学员第一时间接触国内外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学术动态时间。同时,他们定期开展中医经典诵读、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临床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名医名师工作室活动,让学生在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化临床实践。

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培养。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2年,加强中医英语、医学英语、双语课堂教学。在临床实践阶段,将进行外语查房和临床外文文献阅读课,时间安排国外临床教学和课堂教学实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完善学生校际交流平台,扩大课程学分互认范围,扩大校际交流合作。邀请本专业相关领域国际知名教授授课交流,推荐优秀学生到海外医学院校考察交流,加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海外访问平台。学院在海外有多个合作教学点,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海外交流访问项目。

自2014年以来,学院与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堡古腾堡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进行了互访。欧洲运动医学专家普遍认为,针灸和按摩是治疗运动系统损伤的重要手段。参观项目主要针对本专业高年级学生,有助于他们建立中高级针灸、推拿、非药物治疗的现代医学研究思路。

针灸与中医推拿

本专业获批2020年国家一级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医学生"专业素质、临床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中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搭建基础广泛扎实、临床精通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具有开拓性国际视野、科学知识结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针灸推拿学人才。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毕业后能适应各级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和各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应用中医和针灸推拿的理论和技术,从事临床医疗,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工作,为其从事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中医事业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

“宽基础”,学生应尽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和通用的基础知识,学习一门相关的

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研方法指导下,开展针灸课程标准化建设,引领中医课程标准化建设,为其提供参考;力推针灸操作技能标准化培训与考核体系,解决了针灸操作技能难以用文字描述的问题,实现了针灸操作技能教学与考核的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为中医实践规范化提供了途径和参考。从针灸人才的发展来看,根据针灸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设置了不同的学科课程,主要是导航课程、主干课程和交叉学科课程,从而形成了循序渐进、人文科学素养并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注:蔡(计算机辅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直接观察和评价操作技能)、案例分析(以案例为中心的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首创针灸“三位一体”创新课程。根据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整合了针灸经典、推拿古代文献、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实验针灸等部分课程,打造了“经典-临床-实验三位一体”的新颖专业课程。通过问题案例的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查找文献,理解经典;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开展临床治疗实践;进而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验证经典理论提高,了解针灸的作用机理。这种新颖的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彻底改变了以往三门课程割裂独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从中医经典到现代科学研究的探究学习中,具备知识整合能力、理论批判性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针灸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

以导师团工作为抓手,构建“三圈三满十育”体系

针灸研究所有四个导师组,分别是经区、成山、唐明和涌泉。该院导师团始终围绕以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了以该院导师为内圈、学校和附属医院导师为中圈、外系统各领域导师为外圈的“三圈”协同育人模式。多维度、多层次,打造特色教育体系。根据导师的职业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大医精诚情怀、大国工匠精神、全球医疗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四个方向打造了导师群体的鲜明亮点,构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协同育人体系,初步形成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

汇聚国内外知名学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院邀请了业内专家学者授课,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以及提高专业学习热情。

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功夫学堂是学院专业老师参与和指导的第二课堂,宗旨提高学员推送专业综合技能。学习内容包括推拿手法中的力量练习法、常用穴位定位技巧等。定期组织上海中医药大学推拿成果竞赛和针灸技能竞赛。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成就方法的热情,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与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密切合作,结合历代医学名家的理论或学说开展临床经典教学研究。完成《针灸推拿临床课程研究》,既符合历代医家的相关学术思想,又体现了现代临床诊疗常规。探索双语病例教育(学生讨论)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经典到临床教学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定期开展门诊教学、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临床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临床阶段运用经典的能力。

实践、服务和教育。

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扶持资金,有导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从大赛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近年来,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一枚金奖、多枚银奖和铜奖,在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针灸研究所志愿者团队长期在校内外开展科普课程、专题讲座、社会调研、按摩服务等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志愿者参与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和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学生可以提高职业素养,增强职业自信,回报母校老师的恩情。

渐冻人按摩服务团队获得2019-2020学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求是杯”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针对抽动障碍家庭的科普教育研究项目)二等奖;2019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一等奖(“星手童珍”3354《抽动障碍家庭科普教育调查研究》);第八届“袁志杯”全国中医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星手童珍”3354《抽动障碍家庭科普教育调查研究》);第九届神农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手护童心”“杏”暖人心3354)是基于对推拿干预改善抽动障碍家庭治疗环境的调查研究。

供稿:教务处图片:教务处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