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考前冲刺!教资科目二保命考点!

更新时间:2024-04-13 19:03:26作者:自考大萨斯

#教资报考#2022下教资笔试

考前冲刺!教资科目二保命考点!

后天就要考试了

今天牛牛帮大家整理了

小学教资科目二保命考点

考前再把这些知识看一遍

长按下方【二维码】

0元领取作文通过包

教案设计模板

各科思维导图~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观点: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

代表人物:所有宗教、朱熹

2、生物起源说

观点:教育来源于生物界,教育是本能行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

3、心理起源说

观点:教育来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4、劳动起源说

观点:教育来源于社会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传递)

2、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传播)

3、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选择)

4、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创新)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主要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2)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

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主要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体自我实现

(2)代表人物:孟子、福禄贝尔、佩斯泰洛齐、卢梭、罗杰斯等

3、教育的无目的论

(1)主要观点: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2)代表人物:杜威

我国学制的发展

1、壬寅学制: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但并未实行

2、癸卯学制: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3、壬子癸丑学制: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

4、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口诀:人颁布,鬼实施,丑男女有资本,长期戌美国

长按下方【二维码】

0元领取作文通过包

教案设计模板

各科思维导图~

现代学制的类型

1、单轨制

这种学制以美国为代表,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初中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2、双轨制

这种学制以西欧国家为代表,把学校系统划分为两个互不相通、互不衔接的轨道,一轨是自上而下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普通教育学校;一轨是为普通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职业教育学校

3、分支制

这种学制以苏联为代表,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口诀:双欧单美分苏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类型

1、按课程的组织方式划分

(1)分科课程:是一种单一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2)综合课程: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或者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3)活动课程:又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2、按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划分

(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2)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术取向和职业需要而自由选择的课程

3、按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划分

(1)国家课程: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2)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3)校本课程: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习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4、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划分

(1)显性课程:直接、明显,计划性

(2)隐性课程:潜在、自发,间接、内隐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

1、新课改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口诀:两独一发

2、新课改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开放的社区型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

口诀:建研放促,尊师合影

3、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口诀:学习者学习过人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1)观察法: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

(2)观察法的分类

1.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分为自然观察法与实验观察法

2.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分为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

3.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4.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2、调查研究法

(1)调查研究法的概念

调查法可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2)问卷法: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1.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查找文献;设计问题并进行小范围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修改问卷;选择样本并发放问卷。

2.问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方便实用,省时省钱;匿名,信息较客观;大样本,便统计

局限:问卷质量影响结论;所收集信息较表面

3、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1)访谈调查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方便可行,回答率较高;可进行深入交谈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

局限:样本小,成本较高;受访谈员影响大;记录困难,结果难处理

(2)基本步骤:

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制定访谈计划;拟定访谈提纲;进行正式访谈;整理访谈资料,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觉

(1)感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感觉的特征规律

1.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想象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2、知觉

(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一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表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4.知觉的恒常性:指人的直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3、注意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一种心理状态

(2)注意的分类

1.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3.注意的分散: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的现象

4.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5.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活动

4、记忆

(1)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也就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再现的过程

(2)适当的过度学习——150%的学习

5、想象

(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想象的分类: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它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①再造想象: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②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③幻想: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以上便是牛牛整理的全部内容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或来抖音、知乎找我们哦

每日干货分享

不知什么是重点?

不知如何高效备考?

缺乏答题套路?答题技巧?

想要快速上岸?

关注我们的视频号吧!

教资干货、历年真题

答题技巧、记忆口诀

这里通通都有

快来和老师一起学习吧

学习地址

视频号:大牛教师资格证备考

更多教资干货,0元领取哦~

点击下方“”,福利等你0元领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