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按劳分配就是个人所有制的具体体现(按劳分配体现着)

更新时间:2024-04-03 07:35:16作者:自考教育网

我们知道,按资分配是因为生产资料是私有的。在多个资本家合资的条件下,企业必须采用按资分配来体现资本家投入资产价值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权和分配权上。因此,按资分配实际上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具体体现。

同理,按劳分配是因为生产劳动归个人所有。在多个劳动者合作劳动的条件下,企业必须采用按劳分配方式来体现劳动者劳动投入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体现在企业经营权和分配上。因此,按劳分配实际上是生产劳动个人所有制的具体体现。

按劳分配就是个人所有制的具体体现(按劳分配体现着)

知道了按资分配的本质,我们就不难知道,按资分配的主体是资产的所有者,按资分配体现的诉求是资产的所有权。因此,要真正实现按资分配,第一,资产所有者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即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当家作主;二要建立充分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制度。与按资分配的性质相对应,我们不难知道,按劳分配的主体是劳动所有者,按劳分配体现的诉求是劳动所有权。因此,要真正实现按劳分配,首先劳动所有者必须处于主体地位,即他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当家作主;二要建立充分体现劳动所有制的基本制度。

在第一卷《资本论》中,马克思这样解释社会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但是,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生产否定了自己。这是一个否定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要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要在资本主义时代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土地和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资本论》,第一卷,第832页)。

在这里,马克思向我们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是否重新建立私有制;

第二,在生产资料共享的基础上;

第三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既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的个人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自然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

至于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其实在他的书《哥达纲领批判》里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格化的资产者被消灭了,于是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也消除了人们资产各方面的差异,基于生活和消费个性的劳动者在劳动的各个方面是不同的,在消费需求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这一基本情况决定了生产劳动投入的个人所有制,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必须采取按劳分配的方式。

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公有制经济建立了劳权制度,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它的驱动力不是“一心为公”,而是劳动者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劳动投入。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动力还是个人利益。这和个人私利是一致的。所以,用工人觉悟低来否定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是完全错误的。

在真正建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制度条件下,劳动者必然处于“各尽所能”的工作状态。以采用工作点制度的生产团队为例。因为工作积分意味着食物和现金,每个成员都需要竭尽全力去争夺工作积分。如果一天要挖两亩地的排水沟,10个劳力就干完了,如果总劳力是10个劳力,那么如果每个劳力挖的沟数正好是十分之一,那么劳力分的比例是一样的;但有些人挖了十分之二,其他劳动的比例就不到十分之一了。所以,即使不是突击忙季,在采用工分制的情况下,每个成员都必须全力以赴地工作,争取比别人更多的工分比例。尽量增加劳动时间或劳动量,这是生产队成员劳动的基本状态。由于年终分配,唯一的依据就是会员的工作积分累计量。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会尽一切努力增加自己的总工分,从而提高自己在年终分配中的比重。

说到人性,除了少数有抱负有觉悟的人,大部分都是懒惰的。而当他处于按劳分配的劳动场景中时,自然就成了真正的“劳动者”。为了满足自己和家人的消费需求,他必须发挥自己的潜力,“争取工作分”。因此,生产队出现了那种络绎不绝、争先恐后、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