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40年过去了(40年过去了...期间我国的地航技术飞速发展续写)

更新时间:2024-04-03 03:51:06作者:自考教育网

多样性中的和谐

40年过去了(40年过去了...期间我国的地航技术飞速发展续写)

如今“按劳分配”的提法并没有过时,而是通过拓展“劳动”的内涵,使其更具现实意义。

最近,经济学家吴敬琏回忆按劳分配之争时说:“今天,按劳分配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在当时却是惊天动地的。”

改革开放40年后,我国在“按劳分配”上取得突破,经过多年探索,最终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所谓按劳分配,在经济学经典文献中,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以自己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劳动参与剩余消费品分配的一种分配制度。

后来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弱化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一般指多种所有制,更多指“劳动”。

在传统理论中,生产劳动主要指物质生产劳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劳动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生产劳动的内涵不再局限于物质生产劳动。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8%。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创造的产值占70%以上。但是,显然,第三产业的劳动并不都是物质生产劳动。

因此,在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仍需坚持按劳分配,但这种“按劳”有了更丰富的外延内涵。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按劳分配中的“劳动”更多地体现为科技劳动和生产性管理劳动。其中,科技劳动是一种高智商、高创新、高产出的劳动;生产管理劳动是一种智能的、决策性的、开拓性的劳动。

虽然这两种劳动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生产劳动,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这两种劳动的地位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这些非物质劳动的提供者应该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获得更丰厚的经济回报。

也就是说,虽然现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相当严重,但是在扩大了“劳动”的内涵之后,按劳分配的提法并没有过时。

初次分配是再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原始收入,再分配就无从谈起。初次分配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主体必须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实现生产经营效率最大化提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同时获得了宏观效率提高。只有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基础上,才能保持提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水平,进而保持提高国民收入再分配水平。

从过去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提高”,虽然“公平”的重要性不断强化

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按劳分配”的提法并没有过时,而是通过拓展“劳动”的内涵而具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潘鹤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为您推荐

....